俗话说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,古人请客有何讲究?
首先,邀请客人在时间、次数上就有礼节上的讲究。俗话说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,意思是说邀请客人,不能临时通知,只有提前几天,才具有“请”的意义,这样既表示对被请人的尊敬,同时也使人家有充裕的时间赴宴及其它事情的安排。
同样以《红楼梦》为例,第五十三回中,荣、宁二府请人正月吃年酒,早在上一年的腊月就把日子拟好了,打发家人去通知。当然,对于一些重要的客人,还要用上请帖,尤其是官场上的宴请更是如此。
有时宴请客人,除了主人坐陪外,还要请陪客,陪客与被陪的客人在身份地位、职业等级上要大致相当,或者高于主客,以表示对主客的敬重。如所宴请的是官绅、举人、秀才,那么陪客也就应请这类人。
古代在职业上有着等级贵贱之分,所谓的士、农、工、商,便是这种等级的排列。在衙门中跑腿的胥役、卖唱的优伶等,则又等而下之,这种在社会上被人瞧不起的从事下贱职业者,是不能被请入大雅之堂坐陪有身份之人的,否则不仅主人脸上无光,被陪之人也觉得是对他的不尊重。
其次,强调男女有别,在宴客礼俗上也有这方面的仪节。宾客入宴,绝对不能男女混坐。主家应男女分席安排,否则便是失礼,宾客也不肯入座。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大宴来宾,便是 “荣、宁二府齐开筵宴,宁国府中单请官客,荣国府中单请堂客”。这里的“官客”是指男客,“堂客”则是女客,两处分别设席招待。
清嘉庆时期,曾历任多处地方官的且深知地方风土人情的黄育梗曾说: “若人家请客,不论尊卑,不分男女,使同坐于一席之间,则客必不肯就坐而飘然辞去,且以请客为慢客,不以请客为敬客。”可见,当时人们是很在乎这种男女之别的礼仪的。
第三是宴席的座次。座次的上下尊卑之分,在我国古代是相当复杂的,既因地而异,又因时代而有所变化。
总体来说,都是以北为上,坐北朝南的座位为最尊之处,坐东朝西的座位次之,坐西朝东的座位又次之,南边一般空出,不设座位。如果每一个朝向不是安排一个人,则再按左为上、右为下的次序排列。
座位分出上下尊卑,是为了通过对客人安排上座来表示对他的礼敬,尤其是突出对主客、身份地位高者的特别尊敬,而主人为了表示对每位来客的礼敬,一般都是坐在最末的席位上。
如开篇所讲的黛玉初入贾府的宴客情形一样,贾母地位最尊,当然坐在北向。其他人中,黛玉由于是客,所以王熙凤把她让到左边即东边第一张椅子上座,然后迎春三姊妹以长幼分别入座。
需要注意的是,李纨和王熙凤是没有座位的,而是站在了旁边“布让”。这是因为,古代家庭中做媳妇的地位低下,宴请来客,她们只有伺候的义务,而没有上桌的份儿。
清代宴客,还有“先酒后饭”的礼俗,即先喝酒,后吃饭,所以要让客人先喝好,当客人表示酒足后,再上饭。如果客人尚没有这种表示就让其吃饭,也被视为是待客礼节不周。当然,这只是古人宴客的一些方面,还有很多细节这里就不多赘述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